縱論中國石油石化企業公司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優化完善治理體系 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而提出的總目標之一,是立足于中國實踐與國情而提出的自身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作出戰略安排,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有企業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戰略定力,深入探索實踐,持續提高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為助力全國石油石化行業企業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中國石油石化資訊》擬推出系列高端訪談,以領導干部署名或專訪的形式,刊發全國石油石化行業重要骨干企業主要領導、總部機關部門領導干部以及部分專業公司、地區公司主要領導干部縱論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文章,敬請讀者關注!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2020年領導干部會議,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這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公司所處歷史方位、持續推進改革創新,作出的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的重大決策部署。從今天起,《中國石油石化資訊》首先推出“中國石油領導干部筆談系列,聽聽來自中國石油總部相關部門、專業分公司和地區分公司等領導干部圍繞如何認識和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建言獻策。
發揮資金在構建“市場化運作”格局中的關鍵作用
中國石油集團資金部總經理 蔡 勇
資金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核心要素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領導干部會議提出了“專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精益化管理、一體化統籌”的治企準則。其中,“市場化運作”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也是集團公司提升競爭力、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必然要求。
從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現實情況看,企業市場主體意識有待加強,影響了“市場化運作”格局的全面形成。造成企業市場主體意識不強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資源集約化管理帶來了權力和責任的過度上移。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資源的集約化管理與權責的過度上移不是因果關系,嚴格的資本支出紀律是國際大型油氣企業的通行做法,通過管理模式的調整優化,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二是“市場化運作”的機制不到位。
資金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核心要素,也是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約束條件,這就決定了資金在構建“市場化運作”格局中必須發揮關鍵作用。根據集團公司領導干部會議精神,資金工作將重點圍繞以下兩方面抓好貫徹和落實。
從集團整體層面要妥善處理三個問題
一是應妥善處理好資源集約化管理與權責分級落實的關系。在保證資源整體運作效率最大化的同時,按照權責對等、信息對稱的原則合理劃分總部、專業公司、企業的權力和責任,使企業在集團整體戰略框架下真正回歸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集約化管理是確保資金的安排要考慮項目效益優先并符合集團整體投資戰略;權責分級落實是要確保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實施有效管控,嚴肅支出紀律,不超項目預算。
二是應強化以現金流為核心的投資回報全閉環管理。投資必須問資金來源、必須有回報,建設項目投資,須體現為企業經營凈現金流的增加,最終通過資金的上收來完成;股權投資,須體現為被投資企業分紅,并做到應分盡分。因此,在制度安排上,應強化以現金流為核心的投資回報全閉環管理,通過建立健全投資回報事前承諾、事中檢查、事后評價追責等制度,全面落實投資回報責任,堅決防止事前盲目要投資、事后效益考核要剔除的現象發生。
三是應建立健全有條件、差異化的資金幫扶機制。對于長期支持但仍不能見效的業務,應及時采取資金調整退出策略。
從資金管理的角度要建立完善三大機制
一是應建立以內部信用評價為基礎的差異化配債機制。推進內部資金供給、資金價格市場化,確保資金更多流向資產創效能力強、業務發展潛力大的企業,促進資產和業務結構優化,提高投資效率,防范財務風險。
二是建立有息債務規模管控約束機制。對企業的有息債務規模,特別是經營性有息債務規模實行“紅線”管理,再配合以收支環節的緊平衡管理,充分傳導流動性壓力,倒逼企業眼睛向內,加強資金管理,提高經營質量效率。
三是完善“兩金”壓控管理機制。強化業務源頭管控和閉環管理,落實主體責任和業務人員崗位責任,加大管理協同力度,提高“兩金”周轉運營效率,夯實“兩金”質量。四是完善擔保授信業務責任落實機制。充分有效運用“反擔!薄帮L險承諾函”等市場化方式,倒逼企業落實擔保授信風險管控責任,防范擔保授信業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