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者: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勘探室黨支部書記、主任 李慧勇
·分享經驗:以“三抓”強“三力”,推動黨建與科研生產深度融合
中國海油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勘探室主要負責渤海西部海域的油氣勘探研究工作,礦區面積8800km2。這里是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發源地,1967年成功鉆探海上第一口工業油流井-海1井,隨后建成的我國海上第一個海上油田-海四油田。
進入21世紀,渤西探區連續13年鉆探29個構造,均未有商業性油氣發現,整個探區陷入沉寂期,成為公認的勘探“冷區”。由于勘探長期沉寂,這里面臨“長期缺少商業性油氣發現、釘子井遍布冷礦區、人員士氣低落”三大挑戰,渤西成為老油田區數目最多,地質情況最錯綜復雜的探區。
渤西勘探人一直在思索,一直在追求。
近年來,中國海油集團公司黨組突出政治引領,強化使命擔當,推動各級黨組織一手抓全面從嚴治黨,一手抓融入中心、服務大局,一系列創新舉措使基層黨支部戰斗力煥發、戰斗堡壘作用凸顯。作為中國海油100個標桿黨支部之一的渤西勘探室黨支部,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以為國家尋油找氣、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己任,緊密圍繞增儲上產中心任務,以“三抓”強“三力”,推動黨建與科研生產深度融合,用“紅色引擎” 焐熱勘探“冷區”,實現了支部建設與油氣勘探雙豐收。
2018 年以來,渤西勘探是黨支部圍繞“支部達標”活動,帶領渤西勘探室全體技術人員共發現以中國東部最大的氣田——渤中 19-6 雙千億方大氣田為代表的6個油氣田,累計為國家貢獻油氣探明儲量約5億噸。期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7項,個人榮譽60余項,鍛造出了一支善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勘探鐵軍”。
一、抓組織強基、思想鑄魂,增強支部組織力
黨支部發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以基層科室為單位,通過成立臨時黨小組,對勘探區域進行劃分,每個黨小組主動認領責任田、“釘子” 井,讓專業人攻堅專業項目,極大增強了支部的組織力,最大限度釋放了黨員活力,推動支部發揮出戰斗堡壘作用。
黨支部堅持用“石油精神”鑄魂,通過組織“憶研究院歷史,探尋前輩足跡”等特色主題活動,讓全體黨員學好黨史“家”史,牢記初心使命,堅定信仰信念,在科研實戰中凝練出“精誠協作、勇往直前”的新時代渤西精神。
黨員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發揚斗爭精神,不斷激發情感認同,在耳濡目染中激發出內生動力,切實把在經濟領域為黨工作的使命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具體行動?蒲腥藛T用兩年多的時間夜以繼日潛心研究,翻閱查遍 5000 多份中、英、日文資料開展老井復查,在過去認為“不可能有圈閉”的地方發現大型圈閉,順著蛛絲馬跡發現曹妃甸2-2、渤中13-1S等油田,打破了渤西探區漫長的沉寂;在富生烴凹陷渤中凹陷建立新的立足點和根據地,為老區勘探注入“強心劑”。
二、抓智慧眾籌、立功立項,增強支部凝聚力
黨支部創新成立“智匯談”平臺,把黨支部建設成為應對風險挑戰、勇于攻堅克難的“橋頭堡”,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創新思路方法、匯智聚力提效的“動力源”;不定期組織黨員開展頭腦風暴,進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為攻關科研難題建言獻策。平臺搭建以來,各種好主意不斷、金點子頻出。如黨支部受到三明治啟發,提出多層地層結構認識,迅速成立專題小組開展攻關,最終明確的“三元”地層結構模式,得到專家認可,成功在地下4000多米的深度發現了渤中19-6大型低潛山圈閉群,從此揭開了渤中19-6的神秘面紗。
黨支部積極拓展黨建新思路,以“共建共研共學”為載體,精心組織跨部門黨員聯合立功立項,在渤中19-6重大項目攻關過程中,創新設置6個聯合黨支部,設立五大類16個專題;以“共建共研共學”為載體,將各條戰線黨員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通過內外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研發出了“流體多因素判別方法”“隨鉆儲層快速識別” 等實用關鍵技術組合,大幅降低勘探成本,勘探成功率達到 92%;通過采用全構造、多視角統一設計、集中資料錄取、類比研究減少錄取項次、優化井身結構等創新措施,實現井深 5000 米鉆井周期由119天降至45天的高效勘探,助力潛山油氣田評價順利進行。
三、抓黨員示范、青年帶頭,增強支部戰斗力
面對渤中19-6世界罕見的深埋變質巖潛山難題,黨支部成立黨員紅旗責任區和黨員模范示范崗,抽調精兵強將開展攻關研究,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奮力把基層組織力轉化為科技生產力。在黨員骨干的示范帶動下,渤中19-6隨鉆小組的成員連續奮戰超過1000天,有力推動油氣田勘探開發。在關鍵的7井隨鉆期間,全體黨員連續工作超24小時,精準摸清內幕儲層發育規律,創造了渤?碧綒v史的多項紀錄:完鉆井深最大達5508米,太古界潛山進尺最長達983米,單井潛山測井解釋氣層最厚達440.1米……一舉確定了渤中19-6氣田天然氣超千億方儲量規模。黨支部年輕人主動挑大梁,競相承擔重要任務,模范示范崗黨員從第一口井開鉆,周末假期、逢年過節爭相留守隨鉆,鉆頭不停歇、人員不休息,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性氛圍。
近年來,中國海油黨組部署多項舉措,打造具有海油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形成了優秀干部人才充分涌現、干事創業的良好局面。渤西勘探室黨支部,抓住青年人有活力、有想法、有拼勁的特點,開創“訂單型”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專業特長和主攻方向,安排科研攻堅的“訂單”,大膽往青年人身上壓擔子,挖潛力,在“培養人”的基礎上“用好人”。黨支部由此形成了人才扎堆出的喜人局面:85%的黨員,在分公司及以上級別井位審查中嶄露頭角;在重大項目中承擔重要職責的年輕科研人員,比前兩年增加了3倍以上,可供鉆探井位數也成倍增加;近兩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7項,個人榮譽和獎項60余項,平均每人2項……
渤中13-2油田的發現,正是“黨建+育人”的一個重要成果。2020年初,面對新冠疫情和低油價雙重沖擊,黨支部成立平均年齡 32 歲的青年先鋒隊,他們帶最厚的口罩分析最復雜的井、睡最硬的行軍床預測最難的儲層,連續奮戰200天,不僅成功拿下渤中13-2億噸級油田,還通過勘探開發一體化模式,實現了當年發現當年見產,被評為中國海油金牌青年先鋒隊。
近5年,渤西勘探室成為渤海油田科研一線的“勘探鐵軍”,連續發現8個大型油氣田。2018年以來,勘探室共發現以渤中19-6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3-2億噸級油田為代表的6個油氣田,其中億噸級以上油氣田就達3個,累計為國家貢獻油氣探明儲量約5億噸,發現三級儲量超7億噸油當量。
渤西勘探室黨支部涌現出1名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3名集團公司青年科技英才,1名青年員工榮獲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