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麥田,矗立的抽油機,身著紅色工裝的馮萌萌,手拎大錘,肩扛皮帶,奔波在井場間。藍天白云下,她身體力行地描繪著入職的第13個春天。
馮萌萌是大港油田第二采油廠第二采油作業區注采二組副組長。4月24日,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揭曉,她榜上有名,成為大港油田建廠以來獲此榮譽的第一人。
從一名零基礎的采油女工成長為大港油田首席技師,馮萌萌用奮斗的汗水澆灌出自己的青春之花。面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最美家庭”等殊榮,她說:“努力,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沒有荒涼的青春
鹽堿荒灘,對普通人是荒涼困苦;但對于石油人,是長情堅守的地方。
一頭濃密的長發蜷縮進工帽,一身免不了沾上油污的工服,一雙厚底板兒工鞋,采油女工的形象,馮萌萌并不陌生,因為這是父輩的縮影。令她沒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也變成了像父輩一樣的石油人。
父母為石油事業奉獻一生。為了照顧年邁的他們,2007年6月,25歲的馮萌萌從繁華都市的白領變身成荒郊野外的石油人。簡陋的值班室、掉渣的墻皮、轟鳴的注水泵、冷不丁鉆出來的不知名的小蟲子,“兩點一線”的既定生活令她迷惘無措。
入職后不久的一次培訓,改變了馮萌萌的職業軌跡。老師的精彩講授,讓她的眼睛綻放出新光亮,找到了新方向:當一名讓同行佩服、技術頂尖的工人。
從那個異常炎熱的夏天開始,馮萌萌憋著一股子勁從零起步,不認識工具,就挨個試,默默記;實操課沒聽懂,就把零件拆了一個個組裝……晚上回到家,她抱著教材補課,努力追趕。一年間,從跟著師傅看到跟師傅一起干,再到一個人獨立干。即便如此,她還是不解渴,又報名自學了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本科專業。
2009年,作為唯一的青年女工,馮萌萌參加了采油廠青工技術比武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同年9月,她奪得了大港油田公司首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名。
“努力”是個動詞
用“第一”改寫職業標簽,馮萌萌傾盡全力。然而,這并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征程的起點。2013年,馮萌萌經過激烈角逐,終將中國石油集輸工職業技能競賽的入場券爭取到手。
90天的備戰時間,她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為了提升操作技能,彌補與男選手體能上的差距,她想辦法增加訓練的難度與強度,她將每個閥門的盤根都緊得死死的。力量與速度的雙重考驗,大小伙子都難以招架,馮萌萌卻咬緊牙關,艱難地半圈半圈練習,一天下來,牙床都咬出血沫來。操作時間一秒一秒縮短,操作能力一點一點提升。
奮斗不懼艱難。馮萌萌的胳膊粗了,肩膀厚了,美感少了,力量足了,技能更加游刃有余。最終,在百萬石油人的競技場上,馮萌萌獲得銀牌,實現了人生中第二次身份的轉變,從“市場化”轉為“合同化”,將自己的名字正式融入企業,成為大港油田兩次轉變用工身份的“第一人”。
從一個門外漢,到成為一名采油、集輸“雙料”技師,馮萌萌足足用了6年的時間。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馮萌萌實力作答:努力是個動詞,竭盡全力去完成自己的奮斗目標,幸運就會隨之而來。
當下,馮萌萌以青年技能教練的身份,帶領更多的青年人成長。他的兩名徒弟馮亮和王崢嶸先后獲得中國石油技能比賽金牌,被評為央企技術能手。
永不消褪的底色
馮萌萌勵志事跡,在大港油田家喻戶曉。合上做客中央電視臺舞臺、當選天津市第十四次婦女代表大會執委的榮譽冊,她的石油生活沒有絲毫改變。每天都要完成近60口油水井的巡查檢修。近兩米的加熱爐,兩步就能上去,80多斤的盤根盒總成,輕松拿起拆卸、組裝。
對待工作,馮萌萌的努力近乎執著。帶著青年人獨有的時代敏感和創新精神,她率先提出,要在采油廠引入數字化技術。由過去人工巡檢、記錄數據,變成設備遠程監控,數據實時傳輸。她所在的老油田逐步應用,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共優化崗位員工107人,減少用工總量38%,人均油氣當量提升了200余噸,人均生產能力提升了49%。
身在生產最基層,馮萌萌立足班組,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探索總結了“管井三字經”、參數診療結合法、在線數據分析法、生產曲線預判法等10余項數字化管理成果,幫助基層員工適應信息傳輸新常態,解決現場生產問題百余起,避免產量損失近千噸。如今,根據馮萌萌提出的引進數字化技術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建議打造的“王徐莊”模式,已經是中國石油數字化油田建設和大數據應用的樣板典型。
2015年,在馮萌萌的倡議下,作業區技師以她為中心成立了技術創新團隊,一方小小的工作室,成為藍領建功、技術創新、技能升級的“泉眼”。作為負責人,她帶領大家先后制作出油封扳手、防盜絲堵等專用工具,革新閥座1000余件,有效運用到生產現場,解決設備難題300余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6項,累計創效1500余萬元。技師工作室升級后,2019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評為天津市“十大示范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瘪T萌萌堅信,秉承石油精神,在前進中拼搏,在追求中奉獻,將平淡化為激越,把苦澀變成甘甜,才是真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