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平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來到塔里木是掉到“蜜罐”里了。2007年,實習結束分配到勘探開發研究院庫車勘探室,他的好運就開始了。
先是獲得優秀實習生一等獎。
接下來恰逢大北3井鉆探,克深2井獲得重大突破。徐振平印象最深的是大北3井的鉆探。2008年,徐振平擔任庫車項目大北區塊課題長。大北3井打到6000米至古近系膏鹽巖,受地震資料限制,層位沒卡準,一次次加深,打了一層又一層,反復調整,最終經過三次加深、一次側鉆才把井打完。大北3井最終完鉆時,井深7043米,獲高產油氣流。那是徐振平第一次親歷一口井的重重磨難,深深體驗了鉆井的艱難。
一個個的發現和紅紅火火的場面,讓身在其中的人精神振奮。過程雖辛苦,但很有成就,各種榮譽也接踵而來。那五年,徐振平先后獲得了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油田科技獎勵4項,其他各類獎勵榮譽13項。
“不能局限于眼前,勘探人的使命就是找到新的接替區域。碎屑巖新區的勘探是遲早的事,一部分人要轉移到新區探明上!睍r任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所所長的李勇提出了新的要求。就這樣,徐振平一行15人,從火熱的庫車陣地轉移到了“冷區”。茫茫的碎屑巖新區,三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沒有正鉆井,沒有預探目標,沒有勘探方向,像從繁華的都市走進了荒無人煙的戈壁,稱之為“冷區”一點也不為過。
到碎屑巖新區后,徐振平任副項目長。在項目長的帶領下,他們首先設定基本目標,一切從頭開始。鉆井資料不熟悉,一口井一口井地熟悉資料;地震資料不熟悉,逐條地分析;地質特征不清楚,一個一個地厘清。這樣的事一做就是兩年。兩年來,他們完成了上萬公里的地震解釋、200多口井的分析,建立了24條區域大剖面,編制區域基礎圖件40余幅。
對地質有了新的認識后,油田在秋里塔格構造帶部署秋探1和佳木1兩口風險探井。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大家鉚足了勁,期望能夠成功。不料這兩口井卻相繼失利。七百多個日日夜夜,看資料、畫圖紙、一遍遍分析測算,卻失敗了。一時間,沮喪、難過、灰心、失意,諸般情緒涌上心頭,徐振平心情差極了。
總結前面的經驗和教訓,徐振平決定從外圍突破,擴大視野。這就像是站在高樓上看孔雀河,整條河盡收眼底,而不僅局限在獅子橋上看河,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一段河面。就這樣,從整體著手,他們對克拉蘇構造帶有了新的認識?死K構造帶地域面積遼闊,地質構造復雜,既有古隆起又有秋里塔格帶。認清這一點,徐振平他們花了一年時間。接下來又用了一年時間,落實圈閉。
2017年,徐振平提出中秋1井風險目標。同年7月,開展中秋1風險探井論證。
2018年12月12日,中秋1井取得戰略性突破,預示著在克位蘇構造帶發現一個大油氣區,由此打開了新的油氣富集區帶。中央電視臺及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中秋1井上新聞聯播了!
一時間,朋友圈刷屏、同事間奔走相告。徐振平至今尤記得那一刻的喜悅和淚花,五年時間啊!1800多個日日夜夜,扎在一堆堆數據圖紙前分析,無數個節假日挑燈夜戰研究探討。其間,失敗的打擊,黑暗中的摸索,那么多艱難的日子,終于迎來了曙光,終于找到了大發現,終于成功了。
勘探發現后,迎來了油氣勘探過程最神圣的工作,上交油氣儲量。
接下來是更為忙碌的日子。這是碎屑巖新區第一次上交儲量,中秋1、古木1、迪北、吐孜4及吐東2五個區塊同時上交儲量資料。五塊儲量各不相同,類型多、難度大、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這都不是問題。五年來,他們15人一心攻克的難關都過去了,眼前這點困難實在算不得什么。
大場面的序幕已經拉開,新的油氣富集區帶的發現,讓人眼明心亮。那段日子,他們像上了發條,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兩個人負責一個區塊,其他人做后盾。石油地質條件研究、繪制基礎圖件、研究儲量參數研究……晚上加班是常態,餓了就泡碗方便面,困了就在椅子上打個盹,冷水洗把臉,起來接著干。
一天夜里,辦公室的燈光像往常一樣明亮。工作接近尾聲,勝利在望,噼噼啪啪的鍵盤聲突然被嚎啕的哭聲打斷。一位女同事,蹲在地上放聲大哭。
問她怎么了!拔,我,我就是想哭……”她這么一說,大家心里都釋然了。連續工作65天,加班、熬夜,連軸轉。弦繃得太緊了,人實在太累了。
事后,大家開玩笑說:“她哭得是搞儲量的辛酸淚,又是勝利完成任務的英雄淚!币痪湓,說得大家哈哈大笑。笑聲中連日的勞累和辛苦,都煙消云散了。
資料終于整理完了。帶著五箱報告、附圖冊,一行人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機場,去北京作匯報。
出發前大家照了一張合影,相片定格了那些白天黑夜一起加班,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的奮斗時光。照片上的一張張面龐,生動而明亮。
這張照片成為永久紀念。
在塔里木油田工作是徐振平職業生涯的開始。參加工作十五年,他始終在科研陣地,帶領團隊不斷地挑戰和攻關一個又一個難題。在榮譽面前,他說:“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是眾多勞動者代表而已!
挑戰和發現未知的區域,永遠是科研人員的目標。何需誓言,徐振平和他的團隊用行動證明了,在科研勘探中,他們耐得住寂寞,也經得起折磨。他們一起度過的是奮斗的青春,是人生最美的時光。他們心有執念,一心要找到大油氣田,心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家國情懷,讓他們像英雄一樣征服難關,啃下硬骨頭。
使命在肩,奮斗的步履堅定,奮斗的人生最精彩,徐振平在科研勘探的路上走得篤定自信。